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甬派客户端》:98%、全省第一……看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的就业突围战

来源:甬派客户端     审核人:    时间:2025-07-25    作者:    点击:    

不久前,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奉化校区举行了一场招聘会,学生们穿行于展位之间,向企业HR递出简历。在这场被师生称为“最靓浙药Style”的活动中,2000余个岗位虚席以待,医疗器械工程师、DTP药师、临床协调员等医药行业职位成为焦点。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是全国第一所药科类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是全国四所以“药科”命名的大学之一。办学近40载,已累计为医药行业产业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2024年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8%,位居全省本科院校榜首。

该校何以能交出如此硬核的就业答卷?答案就蕴藏在它一系列创新实践中。

“职”引未来——校园招聘的“浙药密度”

把招聘会开成“行业博览会”

就业工作不只是成就学生个体,背后是一个家庭,整个社会,是立德树人使命最根本体现。学校千方百计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请进学校,邀请用人单位进行招聘,发挥校园招聘就业主渠道作用。

就今年而言,学校就业工作打出“组合拳”。从规模密度上来看,可谓是创新高。2025年,学校举办了2025届毕业生“医药、医疗器械、食品”大型专场招聘会2场,“小而精、专而优”招聘会6场,线上招聘会6场,就业宣讲会20余场,累计参与企业800余家次,提供岗位13000余个。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心仪的岗位,学校特地在2025届毕业生返校日举行了大型专场招聘会。

医疗、食品、医疗器械大型专场招聘会 通讯员供图

“百日冲刺”毕业季招聘会 通讯员供图

“有的企业是在外省招聘会上邀请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岗位联系的……”校长娄小娥说,学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校院两级每月密集开展拓岗促就业活动。随着校企合作持续深入,越来越多企业走进浙药校园,共绘青春浙药新篇章。

从促就业方法上来看,可谓是勇于创新。

学校全体就业工作者,包括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主动走出去,带着求职学生和简历去参加省内外各类招聘会,挖潜有效需求,扩大就业面。上半年,校院协同积极赴上海、江苏、杭州、义乌等地参加各级各类招聘会及人才交流会10余场,如“奔甬而来”全系列招聘会、2025“起跑春天”杭州青年人才交流、长三角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会(上海站、杭州站)、浙江省高校毕业生高新区专场双选会、全国城市巡回招聘金华义乌站等,多渠道全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岗位。

从应聘方式上来看,破解“人岗错位”难题。

由学校牵头申报的《智能化背景下制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服务强国建设产教融合项目。与浙江华海药业、省药监局、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开发数智课程10余门。自主研发“五育并举”数智管理系统,实现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多维度监测、异常实时预警、数据资源精准运用,构建学生成长数字驾驶舱,实现岗位与学生素养的高度匹配。

“无界课堂”——产教融合的“浙药半径”

专业设置紧跟时代需求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秉持服务医药行业及药品监管事业的办学方向,围绕大健康产业设置专业群,构建“以药学类专业群为主体,中药类、食品类、医疗器械类、化妆品类、健康护理类等专业群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了职教本色、医药特色、监管亮色的“三色”大健康专业体系。

紧密对接产业的最新需求与变化,开设了23个职业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

学校的专业设置始终紧跟行业与时代的发展。以药品质量管理专业为例。如今,药品监管从严的主基调日益彰显,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急需大量熟悉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标准,能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风险研判和风险控制的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和药品专业化检查员。因此,学校向教育部提出设置这个专业,面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药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GMP管理、药品验证管理、药品检查等工作的GMP专员、药品专业化检查员,满足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医疗器械行业是大健康产业中近几年新兴的、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医疗器械本科教育非常短缺。学校开设的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专业是全国第一个职业本科专业,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医疗器械类的本科专业,填补了浙江省医疗器械本科教育的空白。

校企共建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学校药学专业还和杭州泰格医药合作办了“临床试验协调员(CRC)现场工程师班”。背景是国家创新药研发正爆发增长,新药多了,临床试验需求猛增,对CRC的需求也跟着暴涨,现在这岗位缺口很大。这个班就是瞄准这个需求,培养具备现场管理能力的CRC专业人才。

今年的药学院本科生郑同学,通过和英特药业校企共建“卓越药师班”通道,毕业后便进入龙头企业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药品质量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洪同学,毕业后进入罗氏制药工作,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为她赢得了可观的薪资报酬。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深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桥梁。因此,学校不仅关注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更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以此为依据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例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护理类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除了专业设置敢为人先,当前,学校各学院基本都成立了产业学院,和相应县、区政府部门、科技园区、头部企业等建立了稳定联系。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和就业导向,和合作地方、单位进一步形成稳定的人才留用机制。

中药制药专业学生进行挥发油提取 通讯员供图

千辛万苦促就业——职业本科的“浙药答卷”

98%落实率背后的硬核支撑

办学近40载,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始终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致学校建校2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十六字指示要求为根本办学遵循,以“厚德厚朴、励志远志”为校训,坚持产教融合办学路径,坚持“职教本色、医药特色、监管亮色”的办学特色,培养“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懂智造、接国际、能创新”的高素质医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医药特色鲜明的一流职业大学。

目前,学校已累计为医药行业产业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在全省规上医药企业中,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毕业生占比已经达到16%,中层以上企业管理干部数占比达4.8%。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7%,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2024年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8%,位居全省本科院校榜首。

2025年,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已经超过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平均水平。作为一所药科职业大学,“职业”两个字天然蕴含了就业属性,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鲜明导向,“药科”两个字表明我们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医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体现高质量就业特征。

作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办学特点的职业本科大学,近年来,学校通过医药产教联盟、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等不断深化与产业、行业、企业的三业融合发展,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广阔空间。

如果说学生是医药产业急需的“精兵强将”,那么老师就是锤炼其过硬本领、赋予其职业灵魂的“锻造师”。学校一直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药聚人才、药育人才工程,首创“校企双聘、共引共用”模式,即校企提需求+学校出编制+企业出资金+政府给支持,建立灵活用人机制,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医药人才。

因此,这张“98%的落实率”答卷背后,是“职教本色、医药特色、监管亮色”的办学坚守,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密码,更是万千学子以精湛技能服务健康中国的坚实步履。从这里出发,他们不仅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更是医药强省、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力军。

原文链接:98%、全省第一……看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的就业突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