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宁波市象山县墙头镇,文化示范的画卷正以熠熠生辉的姿态徐徐展开。“熠”彩纷呈:转角处的文化惊喜
“在墙头,每个转角都可能遇见艺术的惊喜。”许多村民和游客都兴奋地描述着“星耀四明·海韵潮音”——“转角遇艺”系列文化活动带来的美好体验。
从溪里方古戏台到海边观景台,从老街巷口到村口文化墙,从中医药文化广场到墙头新潮咖啡屋,艺术的光芒悄然融入乡村肌理,点亮了每一个寻常角落。非遗展示熠熠生辉,即兴表演光彩照人,互动体验趣味盎然。

在墙头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文艺轻骑兵们如同文化的“点灯人”,与文化特派员以“健康药美·浙学乐游·君臣佐使”城乡美育模式为引领,为村落量身定制文化“处方”,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重焕生机。
象山“唱新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素琴老师动情地说:“过去我们唱的是家长里短、民间故事,现在唱的是乡村振兴、百姓心声。这不是简单的演出,是文化的‘活化’,‘传’下去的希望。”
“熠”韵流芳:月光下的文化传承
10月5日至6日,备受期待的“月明九州 雅趣墙头”古镇国风游园会在墙头镇再度拉开帷幕。本届游园会以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创新文旅消费体验为核心,通过换装体验、集章打卡、赛博演艺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成功营造出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民俗与科技共鸣的文化盛宴。两日共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活动市集消费近40万,镇域文旅业态消费超60万元。电子狗舞狮、机器人书生互动等节目,让传统与现代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引来观众阵阵欢呼,较之往年更显文化底蕴的深厚。


在墙头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医药文化广场上,“星耀四明·海韵潮音”转角遇艺文艺展演中,文化特派员携手宁波文艺志愿团队的师生们,以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巧妙融合汉、唐、宋、明等历代雅事与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精心创作《九州同游雅事录》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作品;同时推出“溪里有方·大美健康”系列文创产品《五彩福禄》,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
宁波市曲艺家协会陈一卿老师即兴创作《九州巷弄里的卖货郎》,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再现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让古老的非遗在皎洁月光下熠熠生辉。展演现场,团队成员与游客深情共唱《如愿》,用歌声传递对祖国的美好祝福,营造出温馨感人的艺术氛围。市级文化特派员侯丽娜老师通过“六个把脉”特色编导机制,确保活动每项都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文化之光真正照进百姓心田。
“熠”网情深:云端上的文化传播
2024年以来,墙头镇的文化传播迈入“熠”网时代。“山是海的墙”系列内容在全国主流平台掀起文化传播新浪潮,让墙头文化在数字时代成功“出圈”。2025年“月明九州 雅趣墙头”中秋活动中文化特派员用镜头记录的真实场景、质朴情感制作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1天时间创造了浏览量突破10万的佳绩,在网络空间熠熠生辉。

这不是偶然的“爆款”,而是一场精心布局的“云端美育行动”的自然绽放,背后,是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文化特派员团队将“艺·美·创”三元融合模式深度植入乡村,并以“‘熠’网情深”为战略,推动传统文化从“线下活化”走向“线上出圈”的生动实践。
“熠”路同行:从点亮到燎原

文化特派员的意义远不止于活动组织,他们肩负着更为深远的使命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传承从“点亮星火”迈向“燎原之势”。“我们致力于点燃文化的薪火相传,而非仅仅提供短暂的照明。”侯丽娜表示,团队正积极联动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宁波市音乐家协会、宁波甬剧团等专业院团的优秀艺术家,希望通过“传帮带”的培育模式,将具有浓郁宁波特色的精品艺术作品交给本土文化志愿者队伍传承演绎,确保文化之光能够持续闪耀。
原文链接:从“转角遇艺”到“雅趣墙头”,文化特派员让墙头文化“熠”起来